当前位置: > 尊龙-人生就是博旧版 >
尊龙-人生就是博旧版《熊佛西文集》(6卷),陆军主编,胡传敏副主编,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12月第一版,980.00元
由上海戏剧学院陆军、胡传敏二先生主编的《熊佛西文集》六卷本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《文集》是上海社科大师文库之一种。
熊佛西是我国现代戏剧的领军人物,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剧作家、戏剧教育家、戏剧理论家。他的戏剧理论和实践活动现代电影美学导论,为我国现代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。
20世纪初叶,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,一些思想先进的或留过洋的知识文化人士,开始有意识地引进西方的戏剧形式来改造中国的传统戏剧。他们用口语和对白代替曲牌唱词,在内容上也从演绎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故事到表现现实生活。特别是辛亥革命后,他们以揭露、宣扬现代文明为题材内容,仿照西方的话剧形式,结合中国的戏剧特点,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剧种。这种剧种逐渐推广开来,很受大众的欢迎。于是人们便称它为“新戏”,或叫“文明戏”。
熊佛西出身于江西农村,1914年14岁时到汉口去读中学,先后在教会学校圣保罗中学及辅德中学念书戏舞一源。进校不久,他便为当时学校流行的“文明戏”所吸引,并很快参与演出甚至编写剧本。他编写的第一个“幕表戏”剧本便是以当时的革命者徐锡麟的故事为蓝本的。以后,他对戏剧的兴趣益发浓厚,在课余组织同学成立剧社,常常自编自演,还走出学校到乡镇去演出,去慰问灾民。
1919年他考入燕京大学,虽然主修的是教育学,但他的戏剧才能在燕大优良的艺术环境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。二年级时他便与沈雁冰、徐半梅、欧阳予倩、郑振铎等成立了“民众戏剧社”,并创作发表了《这是谁的错》《青春底悲哀》等几部剧本。燕大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业专攻戏剧和教育。1926年学成回国后,他先后在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、燕京大学、北大艺术学院任教,从事戏剧教育工作。他不但潜心教学生掌握现代戏剧的理论知识现代美学体系,还带领他们认真实践,组织学生演出的剧目二十多个,上百场次,并亲自执导。
与此同时夏衍,他还创办刊物,对现代戏剧的理论、实践进行研究探讨,提出了自己的戏剧主张,对戏剧作者的创作进行指导和扶植。他先后主编过的重要刊物有《戏剧与文艺》《北平晨报·戏剧周刊》《战时戏剧》《文学创作》《当代文艺》等。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,他主编的《北平晨报》的《戏剧周刊》(第4期后改名《剧刊》),共出了336期(1930-12-21至1937-7-10),在当时的戏剧艺术界影响巨大。
抗日战争时期,熊佛西以他的戏剧艺术特长,全身心地投入到爱国抗战的热潮中。他与田汉、欧阳予倩三人被人们称为当时广西抗日救亡运动中的“话剧三先进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他又重新从事戏剧教育工作,先后出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校长、上海戏剧学院院长、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夏一驹。
除了教学创作,在戏剧理论和实践方面,应该说,熊佛西的成绩和贡献更大。他的戏剧理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——就是戏剧必须走大众化、平民化的道路。
可以说,不光是戏剧,任何文化艺术的发展,大众化的道路都是一条广阔的主干道。表现形式可以五花八门,各样各派,但无论抽象、前卫、先锋,现代甚至后现代,任再新潮变幻,最终的主要发展途径,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这条主干道的。
熊佛西走上这条正确的戏剧艺术之路现代美学思潮,是建立在他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、艺术视野逐步开阔、戏剧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的基础上的。大学期间,为了配合当时燕大青年会的筹款活动,他曾一个晚上便写出了一出幕表剧《爱国男儿》,并在演出中出任男主角,在北平米市大街青年会会场演出。
这些学生戏剧活动,在当时被称为“最美剧动”。但无论是“文明戏”还是“爱美剧”,从题材内容到参与群体、服务对象,都有很大的局限性。
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,他开始了对自己戏剧创作的突破性尝试。他以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——孟姜女的传说为题材,创作了剧本《长城之神》,有意识地试图走出“文明戏”和“爱美剧“的藩篱,走民族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路子。用他自己的话说,就是将这传统的历史进行“头脑和衣服的同时更换”,他将这一民族历史题材赋予了时代的灵魂,融入了革命的精神。应该说,他的尝试是成功的。梁实秋特地为该剧写了序言,徐志摩称它为“中国新兴剧台上的稀罕收获”。
熊佛西学成回国后,1932年8月,就在《北京晨报》副刊《剧刊》上发表了《戏剧怎样走入大众》一文,正式宣布了自己的戏剧理论和立场。紧接着,他立刻为实践自己的理论踏出了坚实的一步:从1932年至1936年,他带领自己执教的艺术学院戏剧系的学生夏曾佑,直接走入基层尊龙-人生就是博旧版,赴河北定县农村,从事农民戏剧的研究与实践,以戏剧为农村建设、民族复兴服务。
熊佛西认为,戏剧大众化,是一种社会使命。大众化必须在内容与形式两个面同时得到体现。他认为,“戏剧本来是属于大众的,是全人类的艺术,不过中途走错了道,走入了囹圄,走入了禁宫。现在要把它拯救出来……”那么,怎样才能走出囹圄呢?他指出,过去的题材面太窄,不是神怪帝王,便是老爷小姐、贵族绅士,很少有农工大众;现在要改变,要让农工大众的题材和形象进入戏剧。
除了戏剧事业外,熊佛西还是个艺术多面手,他在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绘画、书法领域均有涉猎。他与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,如柳亚子、许地山、齐白石、张大千、徐志摩、田汉等均有密切交往现代戏剧家熊佛西。他的散文很有特色。他善于将写戏剧的手法应用到散文中,常常将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、来龙去脉,中间的曲折波澜描绘得清清楚楚,生动感人,于是,他所写的人物形象,也便跃然纸上了。例如散文《关于赛金花》《记晏阳初先生》《悼蒲伯英先生》等,均是这样。尤其是他纪念自己的好友徐志摩的那篇《徐志摩与戏剧》,不但写了徐志摩在戏剧创作、翻译、推广实践中的贡献,还真切、细腻、深情地写出了徐志摩人物性格特点——热情、率真、幽默、风趣。
这套六卷本的文集,是迄今为止熊佛西先生戏剧人生艺术成就的最完整的资料集成。囊括了除政论以外目前为止可以搜集的他的全部著述。包括他的戏剧创作、戏剧理论、小说、散文、诗歌、杂论等各类文体,共计剧本42部,戏剧论著202篇,小说6部,诗歌13首戏与梦同,散文82篇,艺术评论46篇,回忆录通信、序跋、致辞等103篇,总量达500余篇250多万字。
读罢整部文集,我国现代戏剧史上一位戏剧创作巨匠、戏剧教育大师、戏剧大众化理论的先行者的形象,便跃然于眼前。尤其是他的戏剧大众化、平民化、民族化的理论与实践至今还在激励和引导着我们的戏剧事业。
Copyright 2017 尊龙-人生就是博旧版 All Rights Reserved